高考是什么

高考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阶级流动,维护社会稳定,其次才是选拔人才。

这意味着在公平面前,效率通通让步。

一千万考生,来自发达程度不一、贫富差距悬殊、教育资源极不均衡的各个地区,应当如何实现教育上升通道分配的合理?

唯有用应试统一标准、以同质化的标准答案消除地区和阶层差异。

但这同时也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千篇一律的试卷从个人能力的冰山中找出一道薄薄的切口,企图以一个冰块宣示一个人的天空。这显然是片面的,但也是为了全局牺牲下的无奈。

高二我在阅读《中国新闻周刊》时一段话令我影响深刻:“国家教科院调查发现,在一定区间内,高考成绩越好的考生,在未来进入社会时反而会出现问题。”,这种逆向选拔令人困惑。何也?正是因为那些人过分的将自己融入应试,以至于自己已经失去棱角,不能在大学及更远的未来展现个性的特有光辉。这是体制的副作用之一。所以,我们甚至应该庆幸自己没有考的太好,那不代表我们的努力没有开花结果,而是我们不适应体制的证明,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个性象征。

为什么高考不能实打实选拔真正的个人综合能力,例如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或思辩能力?

是考试形式有限吗?

前几年国家还在提全面自主招生或三位一体,但今年宣布将逐步废止自招,为什么?

不敢!所谓国际视野、创新创造能力,是需要环境和大量资金投入的,我们一个STEM实验室每年动辄学校十几万元,各类社团表演小课题也需要优质师资和硬件设施支撑,较不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培养这些我们所认可的能力。

并且,在国内,教育一直是实现公平的工具。一旦高考改革,相当于堵死了教育这条上升通道,对这些地区的学生非常不公平。而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如果继续两极分化,社会很可能发生剧烈动荡。

因此,政策制定者谈论高考时,并不在意其选拔人才的精确性,更关心它是否能维持社会稳定。纵然高压下的备考饱受批评,但从全局考虑,也是无奈之举。

公平?还是效率?国家一直在徘徊抉择。

身在一个应试压力已经相对较小的环境下,我们真的很幸运。我们应该明白,对于我们内心的丰富,挣扎在这种本不是为我们设计的体制中,应激过度。所谓心态和运气作用下的成绩,考好考坏,也就是这样,它不值得我们的哀乐。我们或许会感觉三年甚至十二年都在为着这么一次终极决战,但那只不过是高中重点率追求下烘托的集体热血罢了。真正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是他的坚毅、上进和自律。

几个选择题的对错不能定义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一个冰冷的数字也无法预言明天的风景。高中三年,能力的蜕变、认知的深入和价值观的重塑,才是真正会影响我们一生的幸运,也是无论什么大学都不能复得的人生机遇。

你理应欣慰。

欢迎来到Yari的网站:yar2001 » 高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