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三第一次考试前的夜晚写下了这篇随笔,它没有我希翼的冷静而乐观的文风,反而趋于消极与冲突。我不太喜欢这种冷漠,因此我小心翼翼的让这篇文章躺在随笔本上。直到高考后我惊喜的读到《人类简史》中一段相同的困惑与思考时,才意识到这没什么令人羞耻的。当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忙碌时,一些根本的、重大的问题必然浮现。哲学本身就是有趣的,哲学思考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它可能会赋予或否定人生意义,但无论如何,灵魂在本质的拷问中终会愈发坚强。
我之所以写这篇随笔,是因为当时的我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所谓“快乐”的生理意义,进而与人生意义产生矛盾,在心境冲突下尝试进行调和。我试图通过“追求更高级的快感”否定享乐主义,肯定当下努力(高压备考)的意义。后来,我又写了一些随笔提出并论证“大脑感觉的正确与否应当以能否创造价值为根据(即否定追寻主观感受)”和“意识的意义是恒常且客观存在的”,从而为人生意义的缺失提供解决方案和哲学思考。但事实上,无论是我亦或是人类历史上的各类观点,在严格遵循唯物主义的前提下,都难以说服我,因为它们最终仍然无法避开物质决定意识而物质又遵循物理定律的事实。物质有意义吗?纵然物质有意义,其意义也必然与人的意义无关。我不太希望通过美好却也简陋的解释敷衍意义,而从本质上探寻,我最终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毫无意义。
当然,正如同我这篇随笔所言,即使我认为人生乃至人类的存在都毫无意义,进化千万年的神经元都不会让我因为一个无聊的念头就放弃生命的追求。即便人们活着只是在追寻物质分泌下快乐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是真实而美好的,主观上种种体验也是幸福的。毒品是一种快感,发现美也是一种快感,但前者简陋强烈,后者细腻悠然,说明快感是有高下之分的,人生境界差距也是存在的。因此,当下的努力在个体视野上是有意义的,结论无意义不应当成为自暴自弃的借口。
由于是随笔,没有注重逻辑的推理,经常写着写着就偏离主题,因此阅读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不知所以的莫名其妙。
随笔导读
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从头至尾都在追求着神经元的欣快感与愉悦。作为他们的产物——意识,我自然是不能摆脱这局限性的。然而本身也没有什么局限不局限的,在这些分子的肆意组合中,追寻一点实在的意义都是渺茫的。说我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佛系青年”也好,说我虚无主义也罢,为什么要获得同样一群神经元的认同呢?行为心理学说意识其实是一种错觉,可谓深刻。
但我并不是享乐主义的代言人。作为卑微的人生中最需要拼搏与奋斗的时光,我自然是要努力的,并且要比所有人更加努力才行。为着虚幻的东西挣扎着,听起来没啥意思,但幸好那些千万年进化而来的神经元在支撑着我,让我和这世界上所有的生命一样苟活。
已无意义,为什么不及时行乐?那是短见的,是为了眼前的感官乐趣而断送了未来更大更绝妙的乐趣。若沉迷于游戏及药物快感,岂不是错过了宏大的精神史诗、错过了诗情画意和神经元所提供的更加令人回味之滋味?我的神经元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不允许我荒废耽搁自己。
但我还是要强调,这些都真的是一点一点儿意义都不存在的,只是我的那些神经元亦或是那些DNA的意义罢了。佛家的道义正合我心,却还是有局限性。毕竟若真看破红尘摆脱了神经元的束缚,早已被自然选择淘汰掉了。总之,对于生活中太多太多事情,何必耿耿于怀?粒子的灰飞烟灭让人世至万物间一切得意、壮丽、成就、史诗都归为沉寂。
曾经在每次假期前,我总是想:开学如此遥远,怎么会到来呢?
万物终结的那一刻,即使再遥远,也终会到来的。
书于 2018年8月30日
欢迎来到Yari的网站:yar2001 » 享乐主义 我曾经对意义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