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中备考的经验 毕业后的反思

在小学和初中生涯,我不爱学习,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总是尽量以能接受的最低限度完成。因此,知识点点到为止,作业完成即可。成绩总是在凑合中上下波动。就这样,勉强考上了一个符合自己水平的高中。

在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将会根据我们的期中期末成绩分班。班级分为三个档次,分别是超常班、重点班和平行班。入学时先按照中考成绩和签约情况安排班级,学期末再重新分班,并且新的班级将一直持续到毕业。因此,分班考试非常重要,程度不亚于中考。

我入学时签约在第二个档次重点班。习惯于摸鱼心态的我当时想,这个学期努力一下,在重点班中上游徘徊,分班时不要掉下去就行了。因此,那时的我,每天写作业写到好晚、上课也偶尔听讲了、周末还上补习班,以前的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呀,我不由的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满意。或许是自己确实稍微比周围的人多努力了一点吧,让我不但没有掉一个档次,反而被分到了更高一个档次的超常班。

然而,在新的班级就会有新的身份。我意识到,在这个超常班的同学之间,自己的成绩中游偏后。这就不太好了。从小到大,我虽然经常摸鱼,但心理还是认同自己是一个“成绩较好,排名较前”的学生,一部分自信心都源于这个身份归属。而在新的班级,我将第一次面临一个“排在后面”的可怕境地。这给我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在新的学期,出于身份认同的焦虑,我开始极度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校的任何时间都开始学习。我时刻盯着按照分班成绩排行的班级学号表,深思熟虑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分数。

努力果然获得了回报。在新班级的第一个学期,我的期中成绩在班上排进了前十,期末甚至取得了班级第一。这对我而言简直不可思议!我惊讶于主观改变自己现状的能力,并决定用更大的力度全面改造自己的生活。之后的两个月暑假,我破天荒的主动把电子设备交给父母,整个白天逼自己做各种练习册。尽管效率不高,常常走神,但我对自己十分满意:我可是在假期学了一整天的人,难道会有谁比我还努力吗!这时,我感觉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这一年,我十分幸运,如愿以偿的在每次考试中都取得年排几十名的进步。这仿佛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努力所带来的直观的变化,让我备受鼓舞,因而不断激励着我用更加努力的态度对待学习。在这种『激励->强化』过程中,我开始品尝人生中第一笔努力红利。

可惜,在这种顺风顺水的快意畅然中,我大大低估了“进步”的难度,以为自己已经走向了通往人生赢家的道路。然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这次成绩只是昙花一现,成为了我高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第一”。当高二新学期开学,用功了一暑假的我信心满满、一脸坏笑的步入教室时,我得意的想起自己新的身份——班级第一,年级十四!并且,取得这么好成绩的我还没有丝毫懈怠,反而更加努力,我简直被自己感动了。随后的国庆假期,我更是全天在家里学习,将年级排名设为手机屏保,为第一次月考做准备。第一次月考,我们的考场是根据学习成绩排的,我不但坐进了第一考场,还在中间靠前的位置,这让其他班某些认识我的同学十分惊讶,我再一次享受了自己进步带来的快感。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新一轮考试成绩的公布而逝去了。我一下子掉到了班级第十,年级第五十。这个排行让我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三年后现在的我还记忆犹新。其实这个成绩不算很差,是高中已经进行的五次考试中第三好的成绩。但这在当时的我看来,完全无法接受:我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了,怎么会退步呢!并且,新的班级第一连作业都写不完,他有什么资格?绝望和忧郁接踵而至,连着几周我都在情绪的低谷中郁郁寡欢。

之前,尝到努力甜头的我,对努力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迷信。简单的将“努力”量化为时间或做题数量,却没有对努力本身进行思考。这种“只要努力,就会得到回报”的简单脑回路,让高二的我不断提高努力强度,让学习占满自己的假期,剥夺了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但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大脑用于学习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在学习上,不但会对成绩产生更高的期望(和失望),也容易产生错误的时间规划观念,以至于做出在吃饭、走路时看书这种安慰自己但其实得不偿失的行为。很快,在疯狂努力却接连几次考试失利后,我终于开始意识到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了。然而,转眼间,用来试错的高二已经过去,拼命而又关键的高三,即将到来。

初步开始评估学习方法的我,对于“如何学习”的命题显得极端且急功近利。长期养成良好学习方法的人不会像我一样反复纠结“上课应该听讲还是做作业”或“早睡还是晚睡”一些二元选择的问题上。因为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科目、不同水平的应试备考,都有多元的学习方法。但对于初步开始探究学习方法的我而言,很难理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清这其中的复杂关系,因此在认知上自然十分困惑且吃力。这很正常,我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获得一个需要沉淀几年才能养成的习惯。

并且,相比于现在,当时的我难以正确、有效的进行注意力管理。对我而言,自己的注意力不允许我进行长时间的应试备考,并且对于其他同学学习方法的错误理解与盲目模仿,也很容易导致自己在一个位置反复徘徊。

不过,尽管高三的历程十分坎坷并充满了愚蠢的探索,但对于高中整个应试备考过程,我仍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正是在高三我的努力迟迟没有效果后,我开始不断反思,逐步建立了科学、唯物的思考方式,开始重视认知的提升。正是因为长期对自身的失望与不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的发展道路,学习到如何通过认知科学和进化心理学去认识这个世界,理解了应试在这个社会中的作用。正是由于成绩波动造成的个人身份认同危机,促使我建立更加多样的能力评价体系。将个人能力认同从学习中剥离出来,让学习不再是为了“自我认同”,而是出于真正的热爱。

欢迎来到Yari的网站:yar2001 » 我在高中备考的经验 毕业后的反思